1.1 方法要點
在石礫含量不是很多的情況下,可采用沙箱法測定田間持水量。取原狀土后,用水浸泡一定時間,使其達到水飽和,然后放置在沙盤上,在一定的吸力下平衡一段時間,將土壤中的重力水排出,使環刀中土壤達到最大毛管懸著水,測出的土壤含水量即為田間持水量。
所用環刀的體積根據不同工作條件與測定要求來定,為了工作攜帶方便,可用100 cm3(Φ50.46 mm×50 mm)或200 cm3(Φ70 mm×52 mm)的標準環刀。為了數字更準確,可采用體積更大的環刀,但是工作量更大,耗時更長。測定土壤田間持水量,必須采取土壤結構不破壞的原狀土壤。
不銹鋼土壤環刀(體積200 cm3或100 cm3);天平(感量0.01g,最大稱量2000 g);烘箱;鋁盒(或稱量瓶);不銹鋼土壤刀;土鏟;干燥器;沙箱(高80 cm,干凈的石英沙<1 mm的高度70 cm;見圖A所示);濾紙等。
1.3.1 用天平稱已經編號的環刀質量, 記錄其質量為m0克。
1.3.2 選定代表性的測定地點,挖掘土壤剖面,根據規定土壤層次或每隔10 cm用環刀采取土樣(必須保持環刀內土壤的結構不受破壞),用鋒利的不銹鋼土壤刀削平環刀表面,蓋好,放入自封袋中密封,帶回室內待測定。
同時取約100-200 g相同土層的擾動土樣(區別于環刀土樣)于已經編號的自封袋中,密封后帶回室內以備測定采樣時田間土壤含水量之用(見A. 4.8)。
1.3.3 用濾紙將從野外采回來的環刀土樣的底部包好,濾紙可用橡皮筋固定,環刀底部墊上有網孔的底蓋(便于水分從底部濕潤環刀土壤),然后放入平底盆(或盤)中。緩慢注入水并保持盆中水層的高度離環刀上沿2 cm為止(注意:水不要淹過環刀)。使其飽和2天(質地粘重的土壤放置時間需更長),此時環刀中土壤所有非毛管孔隙和毛管孔隙都充滿了水分。
1.3.4 關閉沙盤出水口,注入水于沙盤(沙子高度=70 cm)中,使沙盤達到飽和。然后打開水龍頭,排水2天,控制水位離沙子表面60 cm處,也就是其吸力為60 hPa。(注:這個步驟可在飽和土樣的同時或者之前操作)
1.3.5 環刀土樣達到飽和后,水平取出,取下底蓋,但保留濾紙便于土壤與沙盤充分接觸。放置在吸力為60 hPa的沙盤上(沙盤水龍頭一直處于開的狀態),然后蓋上蓋子防止蒸發損失水分,最后蓋上沙盤蓋子,平衡一段時間(砂土2-3天,壤土3-4天,粘土4-5天)。平衡結束,此時環刀中土壤的水分為最大毛管懸著水。
1.3.6平衡結束后,取下上蓋,移去橡皮筋,保留濾紙,立即用天平稱量,記錄其質量為m1克
1.3.7秤完后,把帶濾紙的環刀土壤放入烘箱中,在105 oC下烘24 小時左右。然后取出稱重,記錄其質量為m2克。
1.3.8 關于擾動土壤含水量測定,先稱重并有編號的鋁盒中(記錄m3克),然后從自封袋中取出100g左右土,放入鋁盒中再次稱重(記錄m4克)。放入烘箱中,在105 oC下烘6 小時左右。然后取出稱重,記錄其質量為m5克。計算采樣時田間含水量(%)
1.4 結果計算
1.4.1 計算田間持水量(%)。
土壤田間持水量按下式計算:
SWCm=(m1 -m2) /(m2 -m0) *100%
式中:
SWCm——土壤田間持水量(%);
m0——環刀+濾紙的質量(g);
m1——60 hPa吸力下環刀+濕土樣+濾紙的質量(g)。
m2——105oC烘干后環刀+干土樣+濾紙的質量(g)。
1.4.2 計算采樣時田間含水量(%)
SWC=(m4 -m5) /(m5 -m3) *100%
式中:
SWC——采樣時田間土壤含水量(%);
m3——鋁盒的質量(g);
m4——濕土樣+鋁盒的質量(g)。
m5——105oC烘干后干土樣+鋁盒的質量(g)。
1.4.3 計算土壤相對含水量,作為墑情評價依據。
W= SWC/SWCm *100%
式中:
W——土壤相對含水量(%)
SWC——采樣時田間土壤含水量(%);
SWCm——田間持水量(%)。
圖A 沙箱制作示意圖
感謝博主,喝杯咖啡~
還沒有人發表評論